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总结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于2011年8月6~7日在南京双门楼宾馆隆重开幕,来自于全国过程控制领域400余名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得到了各界领导、嘉宾及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得到了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会的高度赞赏。本校首次承办控制领域大规模的全国性会议,从为期一年多的会议筹备到目前会议的胜利闭幕,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加以总结,以方便下一届会议承办方借鉴。

一、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本届会议的筹办工作,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采取了很多措施,一直关注会议筹备工作情况,具体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1、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顾问小组,分别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

1) 2010年底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 

201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专业委员会顾问小组研讨会,明确了本届会议组织形式、会议稿件评审、明确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和学生优秀论文评选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会务费收取标准等。

 2) 2011年4月在南京召开第22届会议筹备工作会议

通过本次筹备工作会议,初步确定大会报告人选、自动化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和节能减排与控制技术两个专题报告,分别成立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和学生优秀论文评奖委员会,以及会议录用论文终审等事宜,有力推动会议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两个秘书长协助指导工作

在会议筹备期间,会议专委会两个秘书长浙江大学卢建刚教授和东北大学姜丽华博士对筹备工作给与了非常细致周到的指导和帮助,从会议指导委员会的确定、过控委员专家联系的方式、筹备工作会议的召开、优秀论文评审、特邀专家和专委会专家的接待,以及会议各项议程工作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十分感谢他们对会议筹备工作的给力帮助,才使得会务组从无从下手直至会议有条不紊的胜利召开。

二、认真组织会议论文的期刊联系、征文、评审和出版工作

本届会议在处理会议论文方面下了大的功夫,获得效果比较好。主要在四个重要环节(期刊、征稿、审稿、刊登)上做出了较好、较细的工作。

1、期刊联系工作

2010年3月份,会务组就启动了联系期刊的工作。广泛利用人脉关系,或者直接联系编辑部,曾先后联系了十几家期刊。遗憾的是自动化学报、仪器仪表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等领域重要期刊没有与我们合作成功。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但也有部分期刊是专程上门面谈的。最后成功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化工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正/增刊、《东南大学学报》增刊、《吉林大学学报》增刊、《控制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自动化仪表》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等12份学术期刊合作成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化工学报》、《控制工程》和《自动化仪表》等期刊愿意与会议长期合作。

2、征稿和组稿工作
为了确保会议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会务组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征文工作。

1) 在会议网站、学校网站以及兄弟网站发布会议会议征文通知,并在中国会议在线两次发布会议征文通知;

 2) 通过会议邮箱逐一向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程序委员、前两届过程控制会议参会人员、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授等相关领域人员,发布了三轮会议征文通知;

3) 通过电话向与我们比较熟悉且经常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专家进行约稿,确保会议稿件的高质量。

3、审稿和推荐工作
论文评审分为校内专家初审和校外专家外审两个阶段,每篇稿件分别由4名专家审稿。

 1) 截止会议论文征稿截止时间3月15日共收到有效投稿的科技学术论文567篇。并对征集的会议稿件分别按照四大类(Pa 控制理论与应用、Pb模式识别与系统工程、Pc检测技术和Pd 工业实用技术等)逐一进行审稿编号;并将稿件按照编号进行整理排序汇总统计处理。

 2) 校内专家初审程序与安排:校内专家由我校该领域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以集体集中审稿形式,分别按照四大类分组,分两批次完成审稿。每篇稿件有两名校内专家初审后,确定539篇质量符合会议征文要求送外审。

 3) 校外专家初审程序与安排:特邀过程控制专业委员和会议程序委员评审会议稿件,每位专家评审15篇稿件,每篇稿件由2名专家评审。采取网络评审,以邮件形式组织,由8名老师负责给每位专家通过邮件发送相关稿件和评审表,分两批次完成审稿,校外审稿专家84人。

 4) 会议论文评审意见汇总工作:校外专家评审资料和反馈意见回收分别由8位老师通过电话和邮件负责联系,并将会议论文审稿意见汇总统计在统一的EXECL表格。

 5) 召开会议论文终审会:4月份召开了会议论文终审会,由柴天佑、席裕庚、李平、邵惠鹤等15名专家出席会议,根据稿件评审统计情况,评审汇总539篇稿件审稿信息,确认双录用稿件被会议录用,并按照审稿评审意见推荐到相应期刊;
征文工作重点和难点是论文送审分类,需要了解每位专家的研究领域,以便送审专家熟悉论文,评审专家联系方式获取,评审意见表制作、论文评审意见及时返回和催审工作等;

4、会议稿件的出版工作
由于所有推荐稿件杂志社都需复审,因此会务组按照不同期刊要求全力保障会议论文尽可能高质量出版。

1) 一级学报EI正刊期刊需杂志社审核和送外审,会务组把高质量稿件按照评审专家推荐意见尽可能早得推荐到一级学报EI正刊上,未通过杂志社审核的稿件也进一步再推荐到其他核心期刊或增刊上;

2) 会务组按照核心期刊复审要求推荐稿件,为了保证稿件录用数量,基本推荐稿件都需增加20%余量,未通过杂志社复审的稿件需要二次推荐期刊,其中有很多文章采用分层次分步骤多次递送不同期刊的方法,使得网评通过的文章一篇也没有落空(除非作者撤稿)。正式录用论文350篇,发表论文282篇(作者撤稿);其中EI正刊刊源录用115篇,发表113篇。核心期刊录用115篇,发表85篇。 EI增刊录用120篇,发表78篇;

3) 不同期出版版面要求、出版形式和版面费收取标准差别很大等原因,在稿件出版工作中是非常难统一的,工作量也很大。

教训之一:录用增刊问题导致撤稿问题严重

本届论文联系的出版期刊有12个,有些偏多,尤其是其中有三个增刊,虽然都是EI检索期刊,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受欢迎,造成部分作者不满意,撤稿较多,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建议以后慎重选用增刊。

教训之二:各期刊版面费收取标准不一致导致收费繁琐与混乱

本次会议按照版面费和注册费分开收取,版面费收取标准按照期刊杂志社对版面费收取标准执行,由于每个杂志社版面费收取标准差别很大,造成财务版面费收取和领取发票很繁琐,账目核对也很困难。下一届也可以统一折中将版面费和注册费统一收取,同时也避免部分作者不交注册费的情况;

教训之三:开发功能较全面的会议投稿系统和审稿系统

本次会议投稿系统是首次开发研制,首届使用。由于设计时功能考虑不够周全,有许多组稿、审稿和汇总分类工作都是人工完成,工作量很大,下一届可以加强会议投稿和审稿功能,关键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全,如果是网站公司制作,网站后续修改完善与公司联系实施比较困难。

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的筹备工作

1. 大会特邀报告
本届会议在2011年初开始筹备大会报告人选,并广泛听取过控专家意见,先后联系多位国内外过控领域相关知名院士和专家为本次大会作了精彩的5场特邀大会报告。本次大会就 “十二五”工业与科技发展中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了研讨,主要包括生产制造全流程一体化控制、电力系统安全与防御、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控制系统安全与对策、系统多源干扰抵抗控制方法等5个议题,特邀了东北大学柴天佑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薛禹胜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欧阳平凯院士、浙江大学褚健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教授作了精彩大会报告。大会报告与工业生产制造、电力系统以及低碳经济制造等实际工业应用相结合,分别介绍了全流程一体化控制新方法、工业系统的安全与防御方法以及绿色生物制造与控制方法等,从工程、技术、理论和学科前沿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过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将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2、东北大学王宏老师和浙江大学王慧等老师对专题报告特殊贡献东北大学王宏老师协助会务组负责主持节能减排与控制技术专题报告。负责特邀三菱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宝钢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的6位杰出专家和学者进行主题发言,共同探讨了节能减排和过程控制技术科学的发展与前沿,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与知名学者互动和交流的平台。王宏老师还积极帮助会务组联系和落实大会报告等事宜。

浙江大学王慧和张光新老师协助会务组负责首次开展了“自动化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题研讨会,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自动化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题研讨会围绕自动化领域的高校本科生培养问题,强调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创造力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强调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邀请了5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北大学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的自动化领域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条件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会务组由衷地感谢王宏老师、王慧老师、张光新老师和特邀专家为专题会议成功举办所付出辛勤劳动和给与大力支持!

四、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

在过程控制专业委会顾问小组的精心指导和协助下,本届会议修订了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的评审程序,同时,首次设立了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并制订了明确的论文奖评选条例。

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评选和学生优秀论文奖评选分别由李少远教授和王宏教授负责。通过作者报名、审稿专家推荐、评审委员会专家二次评审、现场答辩和评委投票产生,由中南大学阳春华、任会峰和桂卫华等撰写的《基于泡沫图像特征加权SVM的矿物浮选工况识别》和东北大学吴志伟、吴永建和柴天佑撰写的《基于SPSA算法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论文分别获张仲俊优秀论文奖技术奖;清华大学杨红英、华科和叶昊等撰写的《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输气管道泄漏诊断方法研究》一文获张仲俊优秀论文奖理论奖。东北大学李帷韬、周晓杰和柴天佑的《基于Gabor滤波器和潜在语义分析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一文获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浙江大学罗莉华、龚李龙和李平等的《考虑驾驶员行驶特性的双模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设计》以及李喆、谢磊和苏宏业的《基于滑窗QR的快速部分 SVD分解的在线子空间辨识》获学生优秀论文奖提名奖。

五、会务筹备工作

第22届全国过程控制年会于2011年8月6-7日在南京举行,南进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以热情、隆重、周到为原则迎接参会嘉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会务筹备工作由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旭教授亲自负责指导,邀请江苏省科技厅领导、教育厅领导出席开幕式,我校党委书记王德明教授和副校长张进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和与会嘉宾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全体领导班子作为会务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制,学院教授和骨干教师为会务分组负责人,全院教师和30名研究生共同将会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会务筹备工作分组:专家组、接待组、交通联络组、会务与会场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文印组。

会务组分别以邮件方式与过程专委会专家和特邀专家保持联系,及时将会议注册表、会议住宿与旅游预订等发到专家邮箱,并以短信或电话方式确认专家与会与住宿预订情况。会务组细心、周到和热情地对每位会议专家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六、南京工业大学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校长、党委书记、3位副校长以及多位处长(科技处、教务处、研究生部等)参加了本届大会的活动。其中乔旭副校长直接负责协调调用全校资源尽全力确保本届会议成功承办。尤其是欧阳校长做出的精彩大会报告,引起广泛好评,得到广大与会者的高度肯定。

七、感恩之心

在此总结中,我们最想表达的是:对关心、支持、参加本届大会的所有老师、专家、同学深深的感激之情。在长长的会议筹备期间,我们得到了很多老师和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在如此酷暑炎夏,在南京召开会议,能有400多人出席,而且携家人同来的特别少,参加旅游的特别少,能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参会者对本届会议的支持。尤其是对专委会专家为本届会议论文评审、出版和会议成功承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给与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组委会

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获奖论文

★ 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技术奖获奖论文

题目:基于SPSA算法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系统 

作者:吴志伟  吴永建 柴天佑(东北大学)

摘要:针对电熔镁炉熔炼过程中电极电流的调节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控制,控制效果差、产品质量不稳定、能量浪费严重的生产现状,提出了一种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策略. 该智能控制策略根据熔炼过程中不同的熔炼工况分别设计了基于SPSA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正常工况控制器以及基于规则推理技术的特殊工况控制器. 将所设计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业现场,实现了对电极电流的自动控制,保证了产品产量,降低了产品能耗. 应用效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

题目:基于泡沫图像特征加权SVM的矿物浮选工况识别

作者:阳春华 任会峰 桂卫华 谢永芳  (中南大学)

摘要:针对矿物浮选泡沫视觉特征的多样性和重要度差异以及浮选工况样本数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泡沫视觉表观特征加权 SVM 的矿物浮选工况自动识别方法。通过颜色空间变换实现泡沫颜色的鲁棒计算,采用多角度融合的空间灰度共生矩阵提取泡沫纹理特征,并引入信息熵的概念,以视觉特征的信息增益评价该特征对分类器的贡献,再利用不同工况的样本数加权策略实现了一对一加权支持向量机的矿物浮选工况识别。工业运行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浮选工况的整体识别率。

★ 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理论获奖论文

题目: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输气管道泄漏诊断方法研究

作者:杨红英  华科  叶昊  王桂增  (清华大学)

摘要:本文研究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Hilbert边际谱的能量变化来研究远距离传播后管道泄漏声信号的频带特征,然后通过实时监测特征频带内信号的Hilbert谱与正常信号相比是否发生明显变化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泄漏声波,最后根据管道两端检测到泄漏声波的时间差进行定位。基于实际管道历史数据的在线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

题目:基于Gabor滤波器和潜在语义分析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

作者:李帷韬  周晓杰  柴天佑  (东北大学)

摘要:烧成带状态的准确识别是回转窑烧结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本文我们给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火焰图像的烧成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基于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得到的压缩 Gabor 滤波器组作为预处理阶段,增强具有不同纹理特性的物料区域和火焰区域的可分性。然后,对预处理后的火焰图像采用基于 “视觉单词包” 结合潜在语义分析的方法提取火焰图像的特征向量,最终经由模式分类器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了我们方法的有效性。

★ 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奖论文

题目:考虑驾驶员行驶特性的双模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设计

作者:罗莉华  龚李龙  李平  王慧  (浙江大学)

摘要:作为一种先进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的行驶行为应尽可能的模拟人的日常行驶习惯,从而提高驾驶员对 ACC 系统的满意程度和接受度。本文通过分析驾驶员的行驶特性,在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双模式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当远离前车时,ACC 系统采取快速接近模式,在满足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以尽量短的时间减小两车间距;一旦车间距调整至期望值附近时,ACC系统切换到平稳跟车模式,使车辆安全、平稳、舒适地对前车进行跟车。为使两种模式切换时能平滑过渡,本文根据驾驶员的行驶习惯制定了一套模糊规则作为切换机制。最后通过仿真试验证实了该双模式 ACC 控制策略在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提高了行驶效率,表现出来的行驶行为更加符合人的日常行驶习惯,因而更易于被驾驶员接受。

题目:基于滑窗QR 快速部分 SVD分解的在线子空间辨识

作者: 李喆  谢磊   苏宏业  (浙江大学)

摘要:子空间辨识方法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有效方法,算法在线实施的关键在于QR分解和SVD分解更新算法的效率。将Updating和Downdating操作有效结合的滑窗分解QR,能够减少QR分解中不必要的重复步骤,提高数据压缩的计算效率。基于Weinstein-Aronszajn行列式、Interleaf 定理和Spectrum-Slicing定理的快速部分SVD分解,能够根据已知的奇异值、奇异向量及更新信息,快速准确地确定新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避免在线辨识时SVD分解的重新计算,且计算复杂度比基本SVD分解低一阶。将滑窗QR分解和快速部分SVD分解用于在线PO-MOESP子空间辨识算法的自适应更新,仿真研究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第2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在厦门华侨大学召开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侨大学承办、《控制工程》编辑部协办的第2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2012.8.11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云集了400余名国内外过程控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分别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百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来自加拿大、宝钢、上海石化等国内外大企业。本届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1000余篇,是历届会议中收到论文最多的一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封锡盛;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会主席、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际过程控制顶级期刊《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主编Wolfgang Marquardt教授;华侨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吴季怀教授,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助理邓利先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及浙江大学教授高福荣主持。

孙优贤院士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称,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一直以来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极大地推动了过程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衷心祝愿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今后取得更多更大的工作成果。

柴天佑院士在致辞中向福建省和厦门市科技部门领导,华侨大学、中国自动化学会及会议程序委员会、组织委员会等对本次会议作出的支持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举办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其宗旨是为过程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学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中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及在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能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真正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际结合、能真正解决专业问题的专家和学者。

华侨大学吴季怀副校长欢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华侨大学,并介绍了华大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办学定位、宗旨和特色等情况,希望借助盛会平台,使华侨大学在控制学科的发展中得到海内外专家的关注支持和宝贵建议。

本届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1000余篇,经第2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程序委员会组织的国内外90余名专家认真评审,共录用论文670篇。与此同时,《自动化学报》为本次会议特别设立了“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专集,大幅提高了会议论文水平。其他论文分别推荐到《控制理论与应用》、《化工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清华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化工自动化与仪表》、《控制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自动化仪表》及《华侨大学学报》等国内知名期刊。

本次会议邀请了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会主席Wolfgang Marqurdt教授、清华大学周东华教授、台湾大学黄孝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Suncor Energy公司冯恩波博士等5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分别作了题为:

Economic Model-Predictive Control and Dynamic Real-Time Optimization :Architectur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复杂工程系统的运行安全性问题

Plant-wide Design and Control of Azeotropic and Rea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网络化多能源系统的节能优化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s-an Engineer’s Perspective

5场高水平的大会报告;

会议安排了两个专题研讨会,分别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和工业控制两个主题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讨论;

首次举办了两岸过程控制交流会,汇集了海峡两岸学者在过程诊断、控制与优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共享、领域交叉,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会议还举行了分组报告会,与会专家、学者分组交流,分享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12日下午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李少远教授宣布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共有四篇论文获奖,分别是:汤健、柴天佑、余文、赵立杰合作的《在线KPLS建模方法及在磨机负荷参数集成建模中的应用》;赵春晖、孙优贤、高福荣合作的《Multiple Local PCA Models for Fault Diagnosi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Tennessee Eastman Process》;樊继聪、王友清、秦泗钊合作的《联合指标独立成分分析在多变量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陈晓岑、周东华、陈茂银合作的《基于逆系统方法的DGMSCMG框架伺服系统解耦控制研究》。

学生优秀论文奖评奖委员会主任、东北大学王宏教授宣布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赵大勇、柴天佑合作的《再磨过程泵池液位区间与给矿压力模糊切换控制》获学生优秀论文奖。胡云卿、刘兴高、薛安克合作的《带不等式路径约束最优控制问题的惩罚函数法》;司小胜、周东华合作的《带测量误差的非线性退化过程建模与剩余寿命估计》获学生优秀论文提名奖。

张贴论文奖评选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桂卫华老师宣布了优秀张贴论文奖名单。

闭幕式还举行了中国过程控制会议“阳光杯”交接仪式,第24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将由北京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共同承办。

第2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2日下午顺利闭幕。

本次会议的特点是:

1,会议征集的论文首次突波1000篇。

2,首次在大陆举办两岸过程控制交流会,为二岸在过程控制领域的交流合作开了先河。此交流会将作为过控专委会的品牌,今后每年都有举行。并希望能有一天,把这一交流会移师台湾举行。

3,首次用POSTER的方法,将更多的论文展示在与会代表面前。

4,我专委会把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和注重人才培养作为办会理念。工业控制和教育二个专题每届年会都要进行,并且每年都设定了不同的主题。

5,会议除继续评选张钟俊优秀论文奖以外;从去年开始又增设了学生优秀论文奖;从今年开始又增设了优秀张贴论文奖。

一、海峡两岸专题论坛

2012年8月11日下午,第2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特别安排的分会场“海峡两岸过程控制交流会”在华侨大学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以“复杂过程系统的诊断、控制与优化”为主题,由陈诚亮(台湾大学)、邵之江(浙江大学)主持。来自台湾地区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以及来自大陆地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学者共约70余人参与了此次交流会。

交流会共安排了12个学术报告,分别涉及了工艺机理分析、工况监测与诊断、PID控制参数整定、先进控制与优化、公用工程网络综合、典型工业装置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各具特色、内容丰富、报告精彩。海峡两岸学者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问题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为进一步推动两岸过程控制领域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基础。

海峡两岸专题论坛

二、工业主题论坛会议

2012年8月12日下午1时,第2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之“工业主题论坛”在华侨大学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由浙江大学苏宏业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顾幸生教授、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李振光高级工程师担任大会主席。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级高工王笑波、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耀南教授和Suncor Energy公司APC主任工程师冯恩波主管分别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王笑波高工做了宝钢公司在冶炼钢铁需求与工艺及解决方案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诸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报告指出企业的产品要想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就必须追求精益生产,从降本增效、改善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控制等方面走在其他企业前面。报告以热轧精益生产为例,从轧钢过程控制中所面临的测量、控制、建模、系统等多方面问题,一一给出生产现场所提供的有效对策和解决方案。

随后,王耀南教授做了关于智能制造装备中过程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王教授首先用充分的数据与例子说明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后重点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技术方面的挑战,譬如关键智能测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等方面存在的突破瓶颈。最后探讨了智能控制装置在重点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示范应用推广,并陈述了智能制造装备视觉测控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紧接着,冯恩波工程师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对先进控制和优化在企业的地位、先控人员的组织和培养、先控和优化项目的管理体制、先控和优化活动的技术支持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报告中,还简略介绍了最新的控制与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论坛的后半程,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积极参与,纷纷献计献策。他们饶有兴趣地对报告中所感兴趣的问题、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等焦点展开踊跃的讨论,交流开阔了大家的思路,让大家受益匪浅。最后,论坛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报告在与会代表中反响热烈,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报告,对过程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收获颇丰,并建议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多举办类似的专题研讨报告,增加提问、讨论时间,使代表获益更多。

冯恩波工程师在“工业主题论坛”上报告

三、卓越工程师专题论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论坛在华侨大学召开,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伟教授,以及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群雄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华侨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吴季怀教授致欢迎辞,吴季怀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会议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论坛的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的专家、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吴季怀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是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他希望通过论坛的召开,能进一步明晰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和卓越工程师计划,认真执行教育部的“高教30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和创新拔尖人才。

紧接着,上海石化公司高级工程师姚连军、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朱群雄教授和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晋媛副教授分别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姚连军高级工程师就石化企业对自动化人才培养需求做了具体报告。首先,介绍了石化企业及其发展特点;其次阐述了石化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包括专业技术、网络间通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安全评估及风险控制、环境测控技术和生产实时优化和先进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技术方面的需求,另外还包括毕业生个人素养要求、文学素养培养、个性培养、思维方式培养及敬业、实干精神的培养等;最后介绍了上海石化人才培养的渠道并对高校提出了教育方面的建议;

随后,朱群雄教授做了关于欧美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报告。朱群雄教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阐述了我国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介绍了欧洲工程教育改革三步曲(H3E、E4、TREE)、欧美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战略、高校创业教育,介绍了欧盟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与美国的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并通过欧美高校的教育模式、MIT等9个案例进行具体的阐述,提出我国教育可从国外的教育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获得启示,并介绍北京化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及学院网站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的相关情况。

紧接着,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晋媛副教授做了题为“眼望星空、脚踏实地之华侨大学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报告,报告就我校建筑学院主要围绕教育理念的转变进行阐述,她指出:建筑是生活的容器,我院教学理念是从物到人的转变,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建筑,各年级教育理念各不相同,要做实际工程并与企业搭建教学桥梁。

据悉,与会的各位专家、嘉宾就我国的教育问题、卓越工程师进行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比如认证工程师的待遇问题、工程师的职业精神培养问题,另外还有老师提出很大一部份教师队伍的背景资历不够深,无法在校时培养出一流的工程师等及相关焦点话题。最后,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上海石化 姚连军 高级工程师在做报告
华侨大学 建筑学院副院长 彭晋媛副教授在做报告
POSTER奖评选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桂卫华教授在认真观看和评选

第22届过程控制会议评选报告会: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

8月6日下午13:30,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举行了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评选报告会,上海交通大学李少远教授任评选委员会主任。《基于SPSA算法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基于泡沫图像特征加权SVM的矿物浮选工况识别》等8篇论文参加了现场评选,进行现场答辩评定,获得“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的论文将在本次会议闭幕式上公布。

 张钟俊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控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他从教五十余载,在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特别是在过程控制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表彰和纪念张钟俊院士,推动我国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特设立“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

 张钟俊奖基金由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捐赠出资三十万元,由张钟俊基金委员会管理。张钟俊奖设立“理论奖”和“技术奖”两个奖项。在每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术年会论文中进行遴选,并在会议期间进行现场答辩评定,“理论奖”和“技术奖”论文各评出不超过2篇。获奖者除授予奖状外,每篇论文另颁发奖金人民币伍仟元。

评选委员会主任李少远教授
参选论文作者介绍论文内容
评选委员听取论文介绍
获奖照片

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生优秀论文奖》评选委员会


主   任:王宏(东北大学)

副主任:会议承办方

委   员:(13人,排名不分先后,其中,王宏、桂伟华、岳东为固定委员)

王   宏(东北大学)

桂卫华(中南大学)

岳   东(华中科技大学)

张广明(南京工业大学)

文成林(杭州电子科大)

刘   民(清华大学)

苏宏业(浙江大学)

张承慧(山东大学)

杨富文(华东理工大学)

费树岷(东南大学)

姜   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跃明(华南理工大学)

郭   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22届过程控制会议评选报告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8月6日下午15:30,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举行了学生优秀论文奖评选报告会,东北大学李王宏教授任评选委员会主任。《基于Gabor滤波器和潜在语义分析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考虑驾驶员行驶特性的双模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设计》等8篇论文参加了现场评选,进行现场答辩评定,获得“学生优秀论文奖”的论文将在本次会议闭幕式上公布。

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在每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术年会期间评定一次。评奖委员会由国内著名过程控制专家组成。每次设“学生优秀论文奖”1名,提名奖2名。每次获奖者除授予奖状外,优秀论文奖颁发奖金叁仟元,提名奖颁发奖金伍佰元。

评选委员会主任王宏教授
参选论文作者介绍论文内容
评选委员听取论文介绍
论文颁奖

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 》条例


1、 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的授奖对象的论文作者(论文第一作者)是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年龄为当年未满35周岁。作者必须在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术年会上亲自宣读论文。

2、 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在每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术年会期间评定一次。每次设“学生优秀论文奖” 1 名,提名奖2名。每次获奖者除授予奖状外,优秀论文奖颁发奖金叁仟元,提名奖颁发奖金伍佰元。 奖金等费用由每届会议承办单位负责提供。

3、 论文评审采用盲审的办法,评审前应将论文作者和单位的名字去掉,避免因为学校和导师的名气影响评奖。

4、 凡申请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的论文,需在投稿时注明,并附第一作者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论文首先要通过会议审稿,然后由评奖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作书面评审,确定入选论文。

5、 评审方法:由论文审稿委员会从所有投稿论文中提名符合获奖基本条件的作者候选人8名左右;并在中国过程控制年会上亲自宣读论文;再由评奖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宣读水平,评出获奖者。在每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闭幕式上宣布评审结果并颁奖。

6、 评奖委员会由国内著名过程控制专家组成。

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评选条例


张钟俊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控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他从教五十余载,在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特别是在过程控制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表彰和纪念张钟俊院士,推动我国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特设立“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并制定本条例:

一、 奖项名称
该奖定名为“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简称张钟俊奖。

二、 奖项设置
张钟俊奖设立“理论奖”和“技术奖”两个奖项。在每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术年会论文中进行遴选,并在会议期间进行现场答辩评定,“理论奖”和“技术奖”论文各评出不超过2篇。获奖者除授予奖状外,每篇论文另颁发奖金人民币伍仟元。

三、 评审条件
(1) 论文作者必须在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学术年会上亲自宣读论文;
(2) “理论奖”论文必须在理论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技术奖”论文能够针对工业对象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3) 论文所述工作未正式发表。

四、 评审方法
凡申请“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的论文,需在投稿时注明,并附第一作者的工作证(或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每位作者限申请1篇。申请论文首先要通过会议审稿,然后由评奖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作书面评审,确定入选论文8篇左右。入选论文应由作者在中国过程控制年会上宣读,由评奖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宣读水平,评出获奖论文,在每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闭幕式上宣布评审结果并颁奖。如论文作者为张钟俊奖评奖委员会委员,在评审过程中采取回避原则。:

五、评委会构成
“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评奖委员会由张钟俊奖基金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过程控制专家组成,负责组织论文的评审与颁奖。当参加本次会议的委员不足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时,评奖委员会主任和专业委员会主任协商,聘请参加会议的知名专家增补为本次会议评奖委员。

六、 张钟俊基金
张钟俊奖基金由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捐赠出资三十万元,由张钟俊基金委员会管理。基金委员会主任由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派员担任,基金委员会成员由专委会协商产生。张钟俊奖基金委员会设正主任一人,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基金委员会负责基金的筹集和管理,组织论文的评奖和颁发,以及决定其他有关事项。具体工作委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办理。

七、 本条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张钟俊基金委员会。


张钟俊基金委员会
二零一一年四月

张钟俊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


主   任:李少远

副主任:邵惠鹤、王伟

委   员:(15人,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陈虹、黄德先、贾磊、李平、李少远、任德祥、邵惠鹤、唐立新、王宏、王伟、吴敏、俞金寿、周东华、朱群雄、朱学峰


顾问:孙优贤、柴天佑、许晓鸣(参加评选)

CPCC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第7届)


时间:1994年8月
地点:青岛
承办:青岛化工

张钟俊优秀论文奖:

评委: 孙优贤、俞金寿、邵惠鹤、许晓鸣、金以慧、蒋慰孙、项国波

一等奖(2000 元):
叶昊(王桂增、方崇智)【清华大学】《小波变换及其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

二等奖(1000 元):
1、吴坚(上海化工设计院)《卡萨利型氨合成塔温度优化控制系统》;
2、顾幸生(华东理工大学)《离散时间分布参数系统的逼近可控性与可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