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总结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于2011年8月6~7日在南京双门楼宾馆隆重开幕,来自于全国过程控制领域400余名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得到了各界领导、嘉宾及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得到了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会的高度赞赏。本校首次承办控制领域大规模的全国性会议,从为期一年多的会议筹备到目前会议的胜利闭幕,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加以总结,以方便下一届会议承办方借鉴。

一、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本届会议的筹办工作,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采取了很多措施,一直关注会议筹备工作情况,具体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1、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顾问小组,分别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

1) 2010年底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 

201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专业委员会顾问小组研讨会,明确了本届会议组织形式、会议稿件评审、明确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和学生优秀论文评选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会务费收取标准等。

 2) 2011年4月在南京召开第22届会议筹备工作会议

通过本次筹备工作会议,初步确定大会报告人选、自动化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和节能减排与控制技术两个专题报告,分别成立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和学生优秀论文评奖委员会,以及会议录用论文终审等事宜,有力推动会议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两个秘书长协助指导工作

在会议筹备期间,会议专委会两个秘书长浙江大学卢建刚教授和东北大学姜丽华博士对筹备工作给与了非常细致周到的指导和帮助,从会议指导委员会的确定、过控委员专家联系的方式、筹备工作会议的召开、优秀论文评审、特邀专家和专委会专家的接待,以及会议各项议程工作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十分感谢他们对会议筹备工作的给力帮助,才使得会务组从无从下手直至会议有条不紊的胜利召开。

二、认真组织会议论文的期刊联系、征文、评审和出版工作

本届会议在处理会议论文方面下了大的功夫,获得效果比较好。主要在四个重要环节(期刊、征稿、审稿、刊登)上做出了较好、较细的工作。

1、期刊联系工作

2010年3月份,会务组就启动了联系期刊的工作。广泛利用人脉关系,或者直接联系编辑部,曾先后联系了十几家期刊。遗憾的是自动化学报、仪器仪表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等领域重要期刊没有与我们合作成功。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但也有部分期刊是专程上门面谈的。最后成功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化工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正/增刊、《东南大学学报》增刊、《吉林大学学报》增刊、《控制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自动化仪表》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等12份学术期刊合作成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化工学报》、《控制工程》和《自动化仪表》等期刊愿意与会议长期合作。

2、征稿和组稿工作
为了确保会议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会务组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征文工作。

1) 在会议网站、学校网站以及兄弟网站发布会议会议征文通知,并在中国会议在线两次发布会议征文通知;

 2) 通过会议邮箱逐一向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程序委员、前两届过程控制会议参会人员、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授等相关领域人员,发布了三轮会议征文通知;

3) 通过电话向与我们比较熟悉且经常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专家进行约稿,确保会议稿件的高质量。

3、审稿和推荐工作
论文评审分为校内专家初审和校外专家外审两个阶段,每篇稿件分别由4名专家审稿。

 1) 截止会议论文征稿截止时间3月15日共收到有效投稿的科技学术论文567篇。并对征集的会议稿件分别按照四大类(Pa 控制理论与应用、Pb模式识别与系统工程、Pc检测技术和Pd 工业实用技术等)逐一进行审稿编号;并将稿件按照编号进行整理排序汇总统计处理。

 2) 校内专家初审程序与安排:校内专家由我校该领域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以集体集中审稿形式,分别按照四大类分组,分两批次完成审稿。每篇稿件有两名校内专家初审后,确定539篇质量符合会议征文要求送外审。

 3) 校外专家初审程序与安排:特邀过程控制专业委员和会议程序委员评审会议稿件,每位专家评审15篇稿件,每篇稿件由2名专家评审。采取网络评审,以邮件形式组织,由8名老师负责给每位专家通过邮件发送相关稿件和评审表,分两批次完成审稿,校外审稿专家84人。

 4) 会议论文评审意见汇总工作:校外专家评审资料和反馈意见回收分别由8位老师通过电话和邮件负责联系,并将会议论文审稿意见汇总统计在统一的EXECL表格。

 5) 召开会议论文终审会:4月份召开了会议论文终审会,由柴天佑、席裕庚、李平、邵惠鹤等15名专家出席会议,根据稿件评审统计情况,评审汇总539篇稿件审稿信息,确认双录用稿件被会议录用,并按照审稿评审意见推荐到相应期刊;
征文工作重点和难点是论文送审分类,需要了解每位专家的研究领域,以便送审专家熟悉论文,评审专家联系方式获取,评审意见表制作、论文评审意见及时返回和催审工作等;

4、会议稿件的出版工作
由于所有推荐稿件杂志社都需复审,因此会务组按照不同期刊要求全力保障会议论文尽可能高质量出版。

1) 一级学报EI正刊期刊需杂志社审核和送外审,会务组把高质量稿件按照评审专家推荐意见尽可能早得推荐到一级学报EI正刊上,未通过杂志社审核的稿件也进一步再推荐到其他核心期刊或增刊上;

2) 会务组按照核心期刊复审要求推荐稿件,为了保证稿件录用数量,基本推荐稿件都需增加20%余量,未通过杂志社复审的稿件需要二次推荐期刊,其中有很多文章采用分层次分步骤多次递送不同期刊的方法,使得网评通过的文章一篇也没有落空(除非作者撤稿)。正式录用论文350篇,发表论文282篇(作者撤稿);其中EI正刊刊源录用115篇,发表113篇。核心期刊录用115篇,发表85篇。 EI增刊录用120篇,发表78篇;

3) 不同期出版版面要求、出版形式和版面费收取标准差别很大等原因,在稿件出版工作中是非常难统一的,工作量也很大。

教训之一:录用增刊问题导致撤稿问题严重

本届论文联系的出版期刊有12个,有些偏多,尤其是其中有三个增刊,虽然都是EI检索期刊,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受欢迎,造成部分作者不满意,撤稿较多,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建议以后慎重选用增刊。

教训之二:各期刊版面费收取标准不一致导致收费繁琐与混乱

本次会议按照版面费和注册费分开收取,版面费收取标准按照期刊杂志社对版面费收取标准执行,由于每个杂志社版面费收取标准差别很大,造成财务版面费收取和领取发票很繁琐,账目核对也很困难。下一届也可以统一折中将版面费和注册费统一收取,同时也避免部分作者不交注册费的情况;

教训之三:开发功能较全面的会议投稿系统和审稿系统

本次会议投稿系统是首次开发研制,首届使用。由于设计时功能考虑不够周全,有许多组稿、审稿和汇总分类工作都是人工完成,工作量很大,下一届可以加强会议投稿和审稿功能,关键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全,如果是网站公司制作,网站后续修改完善与公司联系实施比较困难。

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的筹备工作

1. 大会特邀报告
本届会议在2011年初开始筹备大会报告人选,并广泛听取过控专家意见,先后联系多位国内外过控领域相关知名院士和专家为本次大会作了精彩的5场特邀大会报告。本次大会就 “十二五”工业与科技发展中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了研讨,主要包括生产制造全流程一体化控制、电力系统安全与防御、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控制系统安全与对策、系统多源干扰抵抗控制方法等5个议题,特邀了东北大学柴天佑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薛禹胜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欧阳平凯院士、浙江大学褚健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教授作了精彩大会报告。大会报告与工业生产制造、电力系统以及低碳经济制造等实际工业应用相结合,分别介绍了全流程一体化控制新方法、工业系统的安全与防御方法以及绿色生物制造与控制方法等,从工程、技术、理论和学科前沿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过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将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2、东北大学王宏老师和浙江大学王慧等老师对专题报告特殊贡献东北大学王宏老师协助会务组负责主持节能减排与控制技术专题报告。负责特邀三菱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宝钢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的6位杰出专家和学者进行主题发言,共同探讨了节能减排和过程控制技术科学的发展与前沿,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与知名学者互动和交流的平台。王宏老师还积极帮助会务组联系和落实大会报告等事宜。

浙江大学王慧和张光新老师协助会务组负责首次开展了“自动化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题研讨会,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自动化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题研讨会围绕自动化领域的高校本科生培养问题,强调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创造力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强调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邀请了5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北大学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的自动化领域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条件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会务组由衷地感谢王宏老师、王慧老师、张光新老师和特邀专家为专题会议成功举办所付出辛勤劳动和给与大力支持!

四、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

在过程控制专业委会顾问小组的精心指导和协助下,本届会议修订了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的评审程序,同时,首次设立了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并制订了明确的论文奖评选条例。

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评选和学生优秀论文奖评选分别由李少远教授和王宏教授负责。通过作者报名、审稿专家推荐、评审委员会专家二次评审、现场答辩和评委投票产生,由中南大学阳春华、任会峰和桂卫华等撰写的《基于泡沫图像特征加权SVM的矿物浮选工况识别》和东北大学吴志伟、吴永建和柴天佑撰写的《基于SPSA算法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论文分别获张仲俊优秀论文奖技术奖;清华大学杨红英、华科和叶昊等撰写的《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输气管道泄漏诊断方法研究》一文获张仲俊优秀论文奖理论奖。东北大学李帷韬、周晓杰和柴天佑的《基于Gabor滤波器和潜在语义分析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一文获中国过程控制学生优秀论文奖;浙江大学罗莉华、龚李龙和李平等的《考虑驾驶员行驶特性的双模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设计》以及李喆、谢磊和苏宏业的《基于滑窗QR的快速部分 SVD分解的在线子空间辨识》获学生优秀论文奖提名奖。

五、会务筹备工作

第22届全国过程控制年会于2011年8月6-7日在南京举行,南进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以热情、隆重、周到为原则迎接参会嘉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会务筹备工作由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旭教授亲自负责指导,邀请江苏省科技厅领导、教育厅领导出席开幕式,我校党委书记王德明教授和副校长张进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和与会嘉宾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全体领导班子作为会务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制,学院教授和骨干教师为会务分组负责人,全院教师和30名研究生共同将会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会务筹备工作分组:专家组、接待组、交通联络组、会务与会场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文印组。

会务组分别以邮件方式与过程专委会专家和特邀专家保持联系,及时将会议注册表、会议住宿与旅游预订等发到专家邮箱,并以短信或电话方式确认专家与会与住宿预订情况。会务组细心、周到和热情地对每位会议专家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六、南京工业大学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校长、党委书记、3位副校长以及多位处长(科技处、教务处、研究生部等)参加了本届大会的活动。其中乔旭副校长直接负责协调调用全校资源尽全力确保本届会议成功承办。尤其是欧阳校长做出的精彩大会报告,引起广泛好评,得到广大与会者的高度肯定。

七、感恩之心

在此总结中,我们最想表达的是:对关心、支持、参加本届大会的所有老师、专家、同学深深的感激之情。在长长的会议筹备期间,我们得到了很多老师和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在如此酷暑炎夏,在南京召开会议,能有400多人出席,而且携家人同来的特别少,参加旅游的特别少,能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参会者对本届会议的支持。尤其是对专委会专家为本届会议论文评审、出版和会议成功承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给与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2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组委会